共享充電寶企業“困局待破”


  共享充電寶從誕生之初,

ATG電子孫行者

就蠻受爭議,當時人們不禁發問,大家真的需要、真的愿意付費使用共享充電寶嗎?它會不會是資本熱炒出來的“偽需求”?
  作者:李華清
  近日,共享充電寶行業又被推到風口浪尖上,背后原因已屢見不鮮——消費者吐槽共享充電寶租借價格高,是“新型刺客”。
  7月12日晚,經濟觀察報記者隨機走訪了廣州天河區一條靠近居民區的商業街道,看到臨街店鋪的共享充電寶投放密集,過半的店鋪都提供共享充電寶租借,一些店鋪還放置了多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
  掃碼查看該街道上投放的街電、搜電、怪獸、美團、小電等品牌的共享充電寶計費規則發現,共享充電寶品牌方設置的免費使用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大多是免費使用1分鐘,

大老爺娛樂城不出金

每小時收費3元或4元,24小時收費30元或40元、48元,99元封頂。不過,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共享充電寶,投放點相隔不超過300米,計費規則也不完全相同。如果在熱門景點、熱門娛樂場所,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的收費可以到10元。
  2014年左右,隨著共享經濟風起,共享充電寶行業誕生,

濕婆傳說

成立于2014年的來電科技號稱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開創者。早期,為了吸引用戶,共享充電寶免費使用時長不低于半小時,租借費用也較低,直到2021年時,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的租借費用大多為1元,對比現在的價格,一些消費者認為“漲價太快”。
  但共享充電寶企業中的大多數,奔忙數年,仍連盈利都做不到。怪獸充電號稱“共享充電寶第一股”,2021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2023年一季度終于再次實現扭虧為盈,在此之前,它連虧6個季度。2022年,怪獸充電營收達28.38億元,凈虧損7.11億元。
  從營收規模看,怪獸充電已是行業龍頭。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集中度還非常高,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艾瑞報告”),共享充電寶行業前五的市占率超過95%,市占率最高的是怪獸充電,達到36%,緊隨其后的是美團和竹芒科技,是第二梯隊企業,第三梯隊企業則是小電、來電、咻電、倍電。當怪獸充電尚且被盈虧平衡線威脅,其他同行更難養活自己。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認為,盡管有快充、大容量電池等技術緩解消費者的用電焦慮,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共享充電寶依然是剛需,特別是對于出外辦公、就餐、娛樂、旅行等消費者來說,共享充電寶給他們提供了便利,但如何把握這個市場并讓自己活下去,依然有待共享充電寶企業給出答案。

  坎坷中生成
  共享充電寶從誕生之初,就蠻受爭議,當時人們不禁發問,大家真的需要、真的愿意付費使用共享充電寶嗎?它會不會是資本熱炒出來的“偽需求”?2017年5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還曾發文判斷共享充電寶成不了。
  2017年,也是共享充電寶行業風起云涌的年份,這一年,怪獸充電成立,美團開始切入共享充電寶業務,街電被聚美優品收購,行業鏖戰專利戰。但在2017年底,行業出現洗牌跡象,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間,PP充電、樂電宣布停止運營,Hi電被傳裁員。
  東方證券研報梳理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歷程認為,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期間,是行業的冷卻期,這一年里,多家品牌宣布停止運營或破產清算,2018年,行業也鮮有融資。2019年,行業出現馬太效應,頭部品牌多次成功融資,快速擴張點位數量,營收規模明顯增長。2020年,有品牌想要謀求登陸資本市場,當年,小電與浙商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創業板上市,2021年3月,小電終止創業板上市輔導后轉道港股上市,但依然失敗,2021年4月,赴美上市的怪獸充電終成行業第一股。同月,

任你博娛樂城

街電與搜電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取名“竹芒科技”。
  短短數年內,共享充電寶行業經歷了資本涌入、品牌林立、行業洗牌、頭部企業整頓市場、行業集中度奇高等階段,行業格局劇烈變化跟該行業市場規模小有很大關系。
  艾瑞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的行業規模僅為100億元,同比下滑13.8%,盡管研究機構基本預判2023年共享充電寶行業規模會得到大幅度修復,但百億級行業難以容納太多玩家。
  盡管目前共享充電寶的行業集中度已經相當高,但張毅認為,未來行業還會繼續出清,稍有不慎,昔日的知名品牌也會成行業墊腳石。

  盈利難題
  提高共享充電寶的租借費,對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是提高營收和利潤最直接的手段,當行業玩家少時,更容易做到行業的整體漲價,但對消費者來說,沖擊也是最明顯的。
  頭豹研究院消費行業高級分析師成祺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認為,共享充電寶的提價空間已經相當少,畢竟,充電速度不快且每小時收費不低于3元,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已經較難接受。
  值得指出的是,共享充電寶企業從終端消費者處收到的共享充電收入,超過一半是“為他人做嫁衣”,最終流向網絡合作伙伴(代理商)和商戶。
  怪獸充電是行業內直營模式占比較高的企業,直營模式下,共享充電寶企業直接跟點位提供者(商戶)合作,直接管理投放的充電寶和機柜,需要給點位提供者支付入場費和傭金;代理模式下,代理商管理投放的充電寶和機柜,共享充電寶企業給代理商支付傭金。怪獸充電的上市資料顯示,2020年入場費和傭金的合計金額占當期共享充電收入的58.1%。
  艾瑞報告的數據顯示,2022年,共享充電寶價值鏈中,商戶能拿到50%至70%的共享充電收入流水,這部分流水包括入場費和分成(有的企業會把分成部分叫傭金)。
  7月12日晚,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了廣州天河區一家便利店的店主,其門店提供了美團、怪獸、小電和搜電四家共享充電寶,店主告訴記者,是共享充電寶品牌方主動上門洽談的合作,按品牌方的說法,店家跟品牌方分成,店家能拿到的共享充電收入比例大概在70%到80%,而且品牌方不能要求壟斷該投放點。“店是我的,我想擺多少個共享充電寶就擺多少個,它們能有什么意見?”店主說。不過,即使在合作中處于強勢方,共享充電寶給店家帶來的收入還是微不足道,“有時一個機柜一個月才掙幾十元錢”。
  據艾瑞咨詢的測算,對于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代理模式的毛利比直營模式還要高一點。因此,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代理模式大行其道,品牌方官網長期招募合伙人,這一模式有利于品牌方快速擴大覆蓋范圍。怪獸充電稱,

QT電子娛樂城

截至2022年底,怪獸充電的POI(點位)超過99.7萬,累計注冊用戶超過3.34億,向市場投放了670萬個在線共享充電寶。竹芒科技官網則介紹,截至目前,累計服務全球用戶超5億,在線點位數超100萬,覆蓋全中國95%的城市。但代理模式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容易被消費者投訴。
  如果品牌方難以再提高共享充電寶的租借費用,那么,能降低給代理商和商戶的分成嗎?在張毅和成祺看來,也很難。“短期內,

娛樂城賺錢

將收入的很大部分分給網絡合作伙伴/商戶的現象,沒有改善的機會。”成祺指出,共享充電寶廠商對于代理商和商戶的依賴程度很高,既需要依賴它們快速擴張點位,形成覆蓋網絡,又需要它們幫助維護終端設備以保障消費者使用體驗。

  第二增長曲線難培育
  行業市場規模不大、在上下游合作中地位不夠強勢,使得共享充電寶企業在站穩腳跟后,紛紛探索多元化業務,以期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目前,在共享充電寶機柜之外,竹芒科技還推出了便攜式充電樁、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智能零售柜、共享儲物柜,也在共享充電寶機柜之上疊加服務,推出共享充電寶+發袋機,機柜上帶有廣告大屏,一種機型創造3種收入。共享充電寶+口罩、共享充電寶+AED,共享充電寶+紙巾,都是竹芒科技曾做過的嘗試。
  2022年6月,竹芒科技將“搜電”的微信公眾號改名為“YoGo悠購甄選”,這個公眾號現在主打提供城市資訊、生活優惠券,給百貨、超市、便利店打廣告。
  竹芒科技的邏輯是,在共享充電寶的基礎上,將業務延伸至城市生活基礎智能終端產品,布局充電、零售、儲物、娛樂、出行。
  2021年,怪獸充電推出白酒品牌“開歡”,開始賣白酒,怪獸充電CEO認為白酒毛利率高,市場規模相大。
  對于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手上有兩個資源有待開發,一是積累的用戶,二是下沉的場景,還可以將使用充電寶的用戶遷移到其他什么產品或服務上?在共享充電寶柜機的場景中,還可以做哪些布局?答案往往是共享充電寶企業第二業務的發展方向。
  但這些新嘗試,還很難給共享充電寶企業帶來明顯營收。怪獸充電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收8.22億元,其中7.94億元是共享充電收入,0.18億元是充電寶銷售收入,其他收入僅為979萬元。
  對于現存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需要破局的關卡還有不少:提升技術和服務能力、減少消費者投訴;打破服務場景的局限性,在餐飲、娛樂場所外發揮用武之地;強化自身對商戶的附加值,加強在代理和直營模式中的話語權;培育多元化業務。前路漫漫,這一在共享經濟風口下誕生的小行業,還有再發展的空間。

責任編輯:劉德賓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