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重奪世界亞軍,但商業洼地和反職業化的兩大悖論仍難勘破


文|付政浩
10月1日國慶節,中國女籃時隔28年重奪世界亞軍,用一枚彌足珍貴的銀牌向祖國獻禮,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體育總局第一時間發出賀電、中國女籃微博熱搜霸榜、中國女籃官方合作伙伴植選宣布重獎1200萬、國際籃聯官方合作伙伴TCL宣布獎勵中國女籃300萬……一時間,中國女籃成為全民追捧和熱議的英雄團隊。

但在中國女籃競技成績重回巔峰、有望重現黃金一代盛況的同時,另一個令從業者有些尷尬的現象就是,中國女籃和她們背后的WCBA聯賽的商業開發長期處于價值洼地,持續缺乏贊助商、媒體關注度和觀眾群體,聯賽門票幾乎全靠贈送。國手們所屬的一些WCBA俱樂部連年虧損,不止一位投資人曾直言投資女籃屬于公益行為,而最近三年的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局面,WCBA賽程也被迫縮水,聯賽進一步雞肋化。
此外,中國女籃選手薪水收入普遍不高,以致于中國女籃名宿隋菲菲在本次世界杯期間就公開呼吁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該給中國女籃漲薪了。鑒于女籃選手薪水低、出路少,中國女子籃球的后備梯隊人才流失嚴重,很多家長過度擔心孩子打球會造成學訓矛盾,于是很多有天賦、愛籃球的女孩早早地就望“球”卻步,目前各省市女籃青年女籃梯隊的青黃不接趨勢日益突出……

既然中國女子籃球的聯賽運營、薪水待遇、后備人才儲備都不如人意,持續的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些困局,

TFgamimg體育

那么為何中國女籃國家隊如今卻突然成為世界亞軍了呢?換言之,中國體育的大賽競技成績似乎和聯賽職業化程度并不正相關,甚至有些反相關。
而在理想狀態下,聯賽和國家隊本應是良性互動關系,聯賽越繁榮、職業化程度越高,給國家隊培養和輸送的人才就越多,反過來,國家隊成績越好,

色碟

聯賽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也將隨之水漲船高。本屆中國女籃平均年齡25歲,剛進入真正的巔峰狀態,未來有望持續創造佳績,那么中國女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國女子籃球整體商業開發程度低、媒體關注度差、WCBA俱樂部持續虧損、觀眾上座率低的固有困境嗎?唯愿本屆世界杯流量突然暴增的中國女籃能夠提高粉絲轉化率、留住媒體關注度、吸引更多贊助商、堅定WCBA老板的投資意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夯實中國女子籃球發展的根基。

在《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振興三大球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于總能續寫榮耀的女排、女籃、女足,男子三大球的戰績卻連年下滑,陰盛陽衰已成常態。尤其是男籃和男足,空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媒體關注度,競技層面卻屢屢讓國人大失所望。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女籃無論是國家隊還是WCBA聯賽的商務運營權往往需要和男籃捆綁銷售才能順利招商。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刮起了一股男女平權、同工同酬的新風潮,美國足協等多國體育組織承諾男女國家隊實現平等薪資,那么,中國女籃和女足能否也趁勢改寫商業價值和競技成績不匹配的現狀呢?至于那些過去執著于贊助男性體育賽事和男性體育明星的品牌們,是否也能發現女性體育的獨特營銷魅力,轉而青睞處于價值洼地、性價比明顯更高的女性體育賽事和女子體育明星呢?
中國女籃商業開發簡史:長期和男籃捆綁銷售,如今獨享兩大贊助商
伴隨著中國女籃在2022年女籃世界杯中大殺四方并最終奪得世界杯亞軍、追平歷史最佳戰績,中國女籃的輿論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達到了頂峰。這也讓那些對女籃姑娘們獨具慧眼的贊助商們得到了難得一見的曝光率回饋,除了中國籃球之隊的四家贊助商外,專門贊助中國女籃的伊利子品牌“植選”(中國女籃官方合作伙伴)和智能健康品牌“秀域”(中國女籃官方贊助商)無疑是大贏家。

其中,植選宣布將斥資1200萬重獎中國女籃,具體分為1000萬現金和200萬的產品,該獎勵用于現役女籃國家隊球員及教練團隊獎勵、女籃訓練條件提升、青少年女籃運動推廣等。此外,國際籃聯官方合作伙伴、曾長期贊助中國籃球的TCL也宣布,獎勵中國女籃300萬元,并贈送每位隊員和教練員一套TCL全屋智慧家電。而王思雨和李夢這兩位國手所屬的經紀公司紐勒維爾體育創始人睢冉宣布,公司決定獎勵兩位國手每人20萬元。
一方面,國人為這些企業重獎女籃的慷慨之舉點贊,但另一方面還是有些遺憾,畢竟對于獲得世界亞軍的中國女籃而言,

BINGOBINGO

僅有兩個專屬的贊助商無疑略顯寒酸了。當然,中國籃球之隊(中國男、女籃國家隊的統稱)的四家贊助商后續不排除也會借勢中國女籃進行營銷并給予獎勵。
為什么中國女籃國家隊的贊助商數量如此之少?毋庸諱言,放眼全球,女子體育的整體商業價值一直都不理想。據2018年Statista的報告顯示,在當年度全球總價值1068億美元的體育贊助市場中,僅有4.27億美元用于贊助女子體育運動,換言之,女子體育運動僅獲得了各項體育贊助金額總數的0.4%。具體到中國女籃的商務開發情況,更是長期處于被低估狀態。
時間回到2006年初,中國男籃國家隊的上一份商務運營合同到期,鑒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關注度極高,于是男籃的商務運營權引發可一眾體育公司競相爭奪,其中,盈方中國和NBA中國是兩大競標方。鑒于NBA在國家隊服務的技術層面擁有明顯優勢,盈方中國為求勝出,于是提出了一個直擊籃管中心痛點的方案,那就是,干脆將不受贊助商重視的中國女籃和中國男籃的商務運營權打包在一起,盈方中國為此愿意開出3年1500萬美元的商務運營授權費。
要知道,中國女籃長期不受贊助商重視,明明一直成績不遜于男籃,卻在裝備供應、商業開發收入、賽事獎金等層面遠低于中國男籃,女籃方面對此并非沒有怨言,這也成了籃管中心領導的一塊心病。此番,盈方中國提出將中國男女籃的商務運營權打包出售的一攬子計劃,果然讓籃管中心領導很是滿意。盡管當時中國女籃的商務開發權屬于另一家公司且還處于合同期內,最終籃管中心做出賠付從而提前解約,轉而讓盈方開始運營中國籃球之隊。而盈方中國在給中國籃球之隊招商時,往往盡可能建議那些有實力的品牌同時贊助中國男女籃兩支國家隊,對中國男、女籃進行捆綁銷售,在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男女籃商業開發差距大的問題。

盈方和籃管中心(中國籃協)此后圍繞中國籃球之隊的商務運營權三次續約,一直合作至2020年12月31日。從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籃協宣布,盈方中國關于中國籃球之隊的商務運營權合作到期,盈方中國對中國籃球之隊長達15年的商務運營就此結束,中國籃協此后成立全資子公司深籃體育來運營中國籃球之隊。隨著盈方退出,盈方此前引入的一些贊助商也陸續在合同到期后沒有續約。再加之,中國男籃在2019年主場作戰的世界杯中發揮不佳,自1984年以來首次無緣奧運會,商業價值和比賽曝光率也因此一落千丈,以致于在某個時段,中國籃球之隊曾經只有耐克這一家官方合作伙伴。
如今,中國籃球之隊擁有耐克(官方戰略合作伙伴)、怡寶(官方合作伙伴)、摩騰(官方贊助商)、Therabody(官方供應商)這四個由男、女籃國家隊共享的贊助商。此外,中國女籃還獨有植選(官方合作伙伴)、秀域(官方贊助商)這兩個贊助商。顯然,過去要靠和中國男籃打包招商的中國女籃如今已經具備獨立招商的實力,其連續征戰國際大賽且取得優異成績的表現也讓越來越多的贊助商開始意識到,贊助中國女籃的性價比很高,贊助和營銷投入明顯更劃算。
當然,對于中國女籃這個新科世界亞軍而言,上述這些贊助商數量顯然是不匹配的,相信會有更多的品牌會很快加入到中國女籃的贊助商陣營中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女籃目前陣容齊整,平均年齡僅有25歲,韓旭、李月汝、李夢等球員仍有不錯的上升空間,未來幾年,中國女籃都將是世界大賽的奪牌候選者。所以,肯定會有更多慧眼識珠的品牌方選擇和女籃長期合作、彼此激勵、共同成長。
在體育大生意看來,隨著全球女性獨立自主意識日益增強,女子體育營銷必將成為一種新風潮,就連奧運會等國際大賽也開始讓男女選手的參賽比例日益均衡,2021年東京奧運會被視為奧運會歷史上首次男女真正平等的一屆奧運會,不僅女運動員的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的49%,而且國際奧委會要求各國代表團的旗手盡可能安排一男一女兩名運動員擔任。而品牌方也抓住了女性運動員獨具親和力和柔性營銷的魅力,畢竟很多女性運動員在賽場上展示出的自信樂觀精神風貌能夠讓女性觀眾產生共鳴,進而極大激發女性群體的消費欲望,而女性的消費潛力和消費欲望遠大于男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開始贊助女子體育和女性運動員,比如強生、VISA等多家國際奧委會TOP贊助商均曾專門發布支持女運動員創造佳績的廣告,旨在借此與女性消費群體積極互動,贏得女性消費者的好感。早年間,強生曾在和NBC合作廣告時直白無誤地表示:“男運動員固然可以展現全球最讓人瞠目結舌的競技狀態,但女運動員卻能夠給人帶來最溫馨的娛樂時光。她們渾身上下的每個細節都能傳遞出說服世人進行品牌消費的信號,從服飾到發卡,從美妝到體形,女運動員處處都在游說女性們去為自己的身體和健康進行消費。”
女籃兩大隱患:WCBA商業開發不如人意,梯隊人才流失嚴重
如上文所言,不僅中國女籃國家隊的贊助商數量偏少,而且整個中國女子籃球的發展現狀都不盡如人意,其中,中國女子籃球從業者們最憂慮的兩大問題就是:一、WCBA聯賽職業化和商業化開發程度低,隨之就是WCBA各個產業鏈條的從業者都受到影響,比如球員收入少,媒體關注度和觀眾上座率低,贊助商品牌曝光率低而缺乏持續贊助商的積極性,俱樂部收入微不足道、球隊投資人連年虧損,聯賽商務運營商的營收也不及預期。二、各省市女籃梯隊人才流失嚴重,后備人才明顯不足。

WCBA聯賽成立于2002年,往往從每年11月開幕到次年2-3月結束。大部分WCBA俱樂部都是以各自省市、軍隊的女籃省隊為參賽班底,然后通過招商引資來吸引企業投資或冠名來注冊俱樂部,少部分則直接由省市體育局或省市籃協等體育部門按照事業編投資組建。雖然發展至今,單就參賽隊伍的數量(最多時達到18支球隊)而言,已超越美國的WNBA成長為全球第一體量的女子籃球聯賽,但客觀而言,其職業化程度和競技水準則遠不如WNBA。
中國籃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給予WCBA聯賽經費補貼,以確保聯賽能夠生存。在2017年中國籃協將CBA聯賽十年運營權授予CBA公司后,按照協議,CBA公司每年要將營收的10%上繳籃協作為授權費,而中國籃協把其中的5%用于補貼女籃,而5%用作中國籃球青少年發展基金。
在聯賽運營方面,除了中國籃協給予專項補貼外,很多冠名或者投資WCBA俱樂部的投資人也是維持WCBA正常運轉的關鍵。這些投資人選擇投資WCBA俱樂部基本都是出于個人的籃球情懷或者國企的社會責任,雖然投資女籃的成本遠不如運營一支CBA球隊高,不過,如果算上從WNBA高薪請來的外援和歐洲外教團隊,很多頂級俱樂部的支出也能達到2000萬之巨。
但與此同時,俱樂部的商業收入基本為零。首先,贊助商收入微不足道,占據大頭的冠名贊助商基本都是投資人的關聯企業。其次,門票收入基本為零,門票即便主要是贈送但上座率依舊不高。再次,版權收入微乎其微,很多時候,WCBA比賽轉播不僅沒有版權收入,俱樂部反而還要給地方電視臺繳納占頻費。最后,WCBA俱樂部往往還要出錢邀請媒體定期報道賽事,否則媒體存在感幾乎為零,很難向投資人交待。
即便是到了2021年,付政浩曾再度回訪一些俱樂部,發現WCBA球員薪水依舊不高。以華東某俱樂部為例,該俱樂部的本土球員最低年薪為20萬,最高的為70萬。俱樂部老總自豪地表示,這個工資標準已經算是WCBA聯賽里面比較高的了。由于疫情期間無法引入外援,所以該俱樂部當年度的支出比往年少一些,“僅”有1200萬元。當然,最近兩個賽季,內蒙古和四川女籃為了盡快奪冠,基本將本土國手瓜分殆盡,兩隊的投資高于其它俱樂部,但整體而言,WCBA球員的薪水并不具備很強的吸引力,以致于很多家長并不愿意讓孩子成為女籃職業球員。
WCBA聯賽自成立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商務開發程度不如預期,讓中國籃協頗為頭疼。2018年6月,速鷹體育以1000萬元的競標價格成為WCBA聯賽5年(2018-2023賽季)的獨家運營單位,負責聯賽商務開發。必須給予褒獎的是,速鷹體育的團隊非常專業,接手聯賽運營后不斷優化聯賽商業開發和推廣方案,聯賽贊助商數量穩中有增,還組建了媒體傳播聯盟,聯賽整體曝光率和品牌美譽度也有大幅提升。

但就在聯賽正呈現穩中向好趨勢之際,疫情突然肆虐全球,WCBA在疫情這三年間大幅縮水,聯賽品牌影響力自然也隨之萎縮,一些贊助商也先后流失,聯賽因為疫情變得雞肋化,速鷹體育自身的商務收入自然也難及預期,全靠對籃球的熱愛才勉力支撐。目前,速鷹體育和WCBA的運營合同還剩下一個賽季,希望中國女籃國家隊的輿論熱度和媒體關注度能夠及時傳導給WCBA聯賽,助力WCBA聯賽各方從業者能看到希望、走出困境。要知道,持續的疫情讓很多贊助商已經耐心耗盡,就在WCBA聯賽2021-22賽季開始前,昔日的老牌強隊河南女籃因為缺乏冠名贊助商,最終不得不退出。
除了WCBA聯賽商業開發不理想、球員收入普遍較低外,各省市女籃后備人才流失、梯隊注冊人數日漸減少也是困擾中國女子籃球從業者的另一大隱患。正是因為女籃選手收入普遍較低,所以家長們不愿意讓孩子們從事這一行業,很多本具備籃球天賦且對籃球非常熱愛的青少年早早就被迫遠離籃球。很多家長甚至放大了打籃球和學習之間的學訓矛盾,不愿意讓孩子走籃球特長生這條路。有些好苗子本已被本省市的青年隊教練看中,三番五次登門游說,但家長一心只想讓孩子能讀一所好大學。
各省女子籃球青年梯隊由于注冊人數偏少,極端情況下,有些正規比賽連球隊要求的12人名單都湊不齊,只能被迫棄賽。付政浩在走訪一些省市U17和U19女籃時發現,女籃教練除了抱怨經費不足外,

SUPER體育

最發愁的還是如何游說家長,因為無論怎么交涉,家長們都要求讓孩子離隊回學校讀書考大學。
中國女籃名宿、浙江女籃U19青年隊教練王福英在中國女籃奪得世界杯亞軍后對當地媒體《錢江晚報》談到了改變女籃家長觀念的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王福英說:“其實現在學業和打球并沒有那么矛盾,已經有很多通路,希望這一次中國女籃姑娘們的表現,能讓更多人改變對于女籃這個項目的觀念,看到女籃發展的希望。”
雖然各省青年梯隊注冊人數下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女籃反而成為了推進體教融合的典范。很多好苗子在進入大學后可以邊讀書邊打球,通過WCUBA的歷練最終還是成為了職業球員甚至國家隊員,比如前中國女籃隊長邵婷就是北師大出品的高材生,而在本屆世界杯決賽中表現突出、拼到受傷被抬下場的武桐桐則曾就讀于湖南師范大學。短期內,國家隊和WCBA還是以各省梯隊為主要人才輸送渠道,但如果從長遠來看,邵婷模式或許會成為主流人才培養模式,但這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謎之悖論!反職業化促成女籃競技成績四大高峰
本屆世界杯中國女籃一路強勢晉級,在輿論關注度極速提升的同時,很多平時并不關注女籃的國人或許會有疑惑:中國女籃怎么就突然成世界頂級強隊了呢?而很多籃球從業者也拋出冷思考:同樣是國家隊,當男籃成績不佳時,國人就會一股腦怒批CBA聯賽競技水準低下,職業化程度太低。但當WCBA聯賽的職業化進程被疫情打亂、聯賽持續縮水,為何中國女籃卻能逆勢一躍成為世界杯亞軍呢?
中國女籃從來都不是突然成為了世界強隊,中國女籃早在建國之初就是我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我國建國之初就堅持男女平等,女子能頂半邊天,女子體育一直都是我國發展的重點領域。很多老一輩籃球迷都看過1957年上影拍攝的《女籃5號》,

娛樂城排行

這就是一部描寫和歌頌建國之初中國女籃的作品,建國之初我們的女籃隊伍建設就充滿亮點。

自1979年10月中國奧委會正式重返國際奧委會大家庭后,國家體育總局的前身國家體委就清晰地意識到中國與世界體壇的巨大差距。這一時期,為盡快縮小在奧運會等世界大賽與發達國家上的獎牌數量差距,擔任國家體委主任的李夢華、副主任榮高棠、中國奧委會主席鐘師統決定另辟蹊徑,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來“田忌賽馬”,把有限的體育訓練經費投入到能最快見效的那些項目中。即優先發展國外不看重、水平低、起步晚、競爭弱、群眾基礎差的冷門運動。而在這其中,與國際差距較小的女性運動成為扶持的重點領域之一。
就這樣,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各省市開始集中資源發展舉重、摔跤、乒乓球等成本低、易奪金的項目,而足、籃球這些項目投資力度大且在世界大賽中奪金希望渺茫的項目則靠邊站,不少省份因為資金緊張,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干脆無奈地砍掉了男子的足、籃球隊,轉而重點發展舉重、體操、乒乓球等投入少的運動。并且,在這些項目內部,重點培養女運動員。

即便是北京等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省份保留了籃球、足球的經費和編制,也側重發展女籃和女足,比如北京就培養出了宋曉波這位世界級的前鋒。國家層面優先發展女子體育,資源優先向女子體育傾斜,必要時,甚至長期征用那些男性運動員停止自身訓練,來專門給女隊當陪練,“男陪女練”后來也成為中國女子體育無往不利的一大法寶,這就是為何中國女籃在1984年初登奧運會舞臺就奪得銅牌的緣故。
過多年的摸索,“田忌賽馬”的策略取得初步成功。國家體委隨后對這一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并初步形成了體系化的《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并在1995年7月正式印發,進一步要求全國體育系統合理調配資源,優先發展優勢項目,這就是舉國體制這一理論集大成的時代。有人將當時的奧運爭光策略重點發展領域總結為“小、巧、難、女、少”五個方向,其中,“女”就代表著女子體育。在醞釀和出臺《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的過程中,國家體委果斷將奪金無望的男足、男籃等項目推向市場讓其自謀生路,這才有了甲A聯賽和CBA聯賽的陸續成立。
至于國家隊成績和聯賽職業化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單就女籃層面而言,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出中國女籃的幾次競技高峰與舉國體制密不可分,反而在聯賽職業化程度較低時女籃國家隊似乎更容易出成績:1984年中國女籃奪得奧運銅牌,是發揮舉國體制優勢的第一個女籃競技高峰,同時期,將舉國體制發揮到極致的中國女排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五連冠。1992年中國女籃奪得奧運會銀牌、1994年中國女籃奪得世錦賽亞軍,堅持“全國一盤棋”選拔國手和“三從一大”的苦練鑄就中國女籃的第二個競技高峰。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籃奪得奧運第四名,WCBA聯賽為國家隊集訓讓路則是中國女籃第三個競技高峰的時代注腳。

自許利民出任中國女籃主帥以來,他堅持組建大國家隊,每次國家隊集訓和人才選拔都面向全國進行大規模考察,正是基于這種考察力度和人員調配能力,許利民才有足夠的底氣對中國女籃進行大換血,這才有了韓旭、李月汝等一批年輕球員的快速成長。同時,中國籃協還為許利民組建了豪華的教練團隊和后勤保證團隊,這些舉措細究起來都屬于舉國體制的與時俱進。雖然許利民在今年年初離職,但接替他的鄭薇指導已經在國家隊擔任助教十余年,

ATG惡魔血域

在很多舉措方面蕭規曹隨,許利民和鄭薇在很多策略上的接力和延續性讓人印象深刻。
至于聯賽為國家隊讓路層面,自2020年年初,疫情導致WCBA職業化進程出現波折,WCBA在疫情這三年賽程縮水,甚至連外援都無法引入,但中國女籃國家隊反而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長期集訓和高強度的海外拉練。此外,在WCBA聯賽期間,內蒙古和四川兩支球隊分別將半支國家隊攢成一隊來打聯賽。兩強爭冠的格局固然讓聯賽的懸念喪失,但這些看似反職業的策略卻確保了中國女籃在疫情之下的訓練質量和默契程度不降反升。最終世界杯奪得亞軍,這稱得上中國女籃第四個競技高峰。

考慮到這屆中國女籃平均年齡才25歲,她們有望成為新的黃金一代,2024年巴黎奧運會在即,她們仍有突破向上的空間。據體育大生意了解,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女籃國手都希望走出國門,前往WNBA磨礪,相信隨著這屆世界杯的強勢表現,李夢等多名球員后續肯定有機會赴美深造。
縱觀全世界女性體育發展趨勢,確實存在像WNBA這種高度職業化的商業聯賽,但大多數女子體育聯賽多是半職業甚至業余賽事,這可能就是女子體育自身的獨特屬性。WCBA接下來究竟該怎么如何推進具有特色的職業化進程,中國女籃如何利用新時代的舉國體制來再創佳績,這些探索值得業內觀察和思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兒童青少年體適能教練培訓班》, 是首個兒童青少年體適能領域國家級官方培訓, 首個最具權威性的兒童青少年體適能國家級證書,是體育培訓機構提升教練資質的最佳選擇,也是最適合體育教練和體育老師自我提升的職業技能;課程由國內專注體能訓練、運動心理、教育及衛生等多領域的權威專家,調查中國10萬個家庭樣本、歷經數年研發,是專門針對2-6歲幼兒和6-15歲兒童青少年體適能教練設計的兒童青少年體適能訓練與培訓體系,該課程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培行業樹立了標準,該專業培訓成為培養兒童青少年體適能基層教練人才的新平臺。證書編號備案登記、全國通用、長期有效、無需年檢,可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官網查詢。
1 8 8 3 1 1 8 3 2 1 3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于網絡,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注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